
【实用】生产实习报告范文10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产实习报告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产实习报告 篇11.大豆高产的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
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1.0~1.4。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2.整地技术
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
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8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玉米茬、谷子茬和高粱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20~2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春翻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耕深15厘米为宜。
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垄作
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前作为玉米、高粱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
(3)耙茬
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
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
(4)深松
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8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垄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1.对温度的要求 大豆是个喜温的作物,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发芽最低温度在6—8℃,以10一12℃发芽正常;生育期间以15— 25℃最适宜;大豆进入花芽分化以后温度低于15℃发育受阻,影响受精结实;后期温度降低到10—12℃时灌浆受影响。 全生育期要求1700—2900℃的有效积温。 大豆的幼苗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一般温度在不低于零下4℃时,大豆幼苗只受轻害,超过零下5℃时幼苗全部受冻害。幼苗的抗寒力与幼苗生长状况有关,在真叶出现前抗寒力较强,真叶出现后抗寒力显著减弱。
2.对光照和光周期的要求 大豆是喜光作物,对光照条件好坏反应较敏感。由于大豆 花荚分布在植株上下部,因此上下部各位置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阳光,以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便将有机养分输送到各部位花荚。所以栽培过程中要保证大豆群体生长植株透光良好,每层叶片都能得到较好的光照条件,进行光合作用, 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 大豆是个短日照作物,就是说在一昼夜的光照与黑暗的交替中,大豆要求较长的黑暗和较短的光照时间。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提早开花,否则生育期变长。这种对长黑暗、短日照条件的要求,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一定时期有此反映,即当大豆的第一个复叶片出现时,就开始光周期特性反应。这种反应达到满足的标志,是花萼原基开始出现。从此之后即使放在长光照条件下也能开花结实,对光周期反应结束。大豆光周期反应的这一特性,在大豆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所处的纬度不同,对日照反应也不同。高纬度地区品种生长在日照较长的环境下,对日照反应不很敏感,属中晚熟品种。因此由北向南引种会加速成熟; 半蔓型的会变直立,植株变矮,结实减少。相反由南向北引种,会延长生育期,植株变得高大,所以南北不宜大幅度调种。
3.大豆对水分的要求 大豆需水较多,每形成 l克干物质,需耗水600一1000 克,比高梁、玉米还要多。大豆对水分的要求在不同生育期是不同的。种子萌发时要求土壤有较多的水分,满足种子吸水膨胀萌芽之需,这时吸收的水分,相当种子风干重的120%一 140%。适宜的土壤最大持水量为50%一60%,土壤最大持水 量低于45%,种子虽然能发芽,但出苗很困难。 种子大小不同,需水多少也不同。一般大粒种子需水较多,适宜在雨量充沛、土壤湿润地区栽培;小粒种子需水较少, 多在干旱地区种植。 大豆幼苗时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生长较快,如果土壤 水分偏多根系人士则浅,根量也少,不利形成强大根系。这时以土壤增加温度,通气性好于根系生长有利。 从初花到盛花期,大豆植株生长最快,需水量增大。要求 土壤保持足够的湿润,但又不要雨水过多,气候不湿不燥,阳光充足。 初花期受旱,营养体生长受影响,开花结荚数减少,落花、 落荚数增多。 从结荚到鼓粒时仍需较多的水分,否则会造成幼荚脱落 和秕粒、秕荚。 大豆从初花期到鼓粒初期长达50多天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吸水能力。农谚有“大豆于花湿荚,亩收石八;干荚湿 花,有秆无瓜。”说明水分在大豆花荚、鼓粒期是十分重要的环 境因素。 大豆成熟前要求水分稍少。而气温高,阳光充足则能促进 大豆子粒充实饱满。
4.对土壤及养分的要求 大豆对土 ……此处隐藏22663个字……。会计教育工作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需要。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拓宽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培养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的人才,并不断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六、 实践总结和体会
实习真的是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在实践中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经过这次自身的切身实践,我才深切地理会到了“走出课堂,投身实践”的必要性。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纸上谈兵,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我们对会计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工作中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三年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我刚到公司时,遇到的全是新面孔,由于和他们不熟悉,所以不敢和他们说太多的话,而且对工作未曾了解,开始觉得不太适应。后来我慢慢发现,只要真诚待人,虚心请教同事,他们也很乐意和我交往,还教会我一些知识。由此我深感真诚的重要性,在公司里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等其他部的同事相处好,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能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也算是此次实习的目的了。
再就是,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认真仔细。一个职员在公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的,这就要求他在这段时间内一定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不能老是出错。尤其是作为会计,有时候一个失误不仅仅使你自己的工作进程受阻,还会影响他人,甚至受领导批评责备,因此认认真真地做每一件事情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对自己的工作要十分重视,如果有必要一定要检验自己的工作结果,以确保自己的万无一失。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通过这次实习,真切地让我了解了什么是会计,让我对于会计最初的观点也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
生产实习报告 篇10实习期间,我在实习工厂的注塑车间(部门)工作,注塑部门主要从事于在生产第一线生产并简单加工产品。我被安排在该部门的一个小组工作,该部门有经理1名,主管1名,拉长2名。车间的各个生产小组有组长1名,技术员1名,加料员1名。每个生产小组有生产员工10多名左右。
一、实习过程
(1)了解过程
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车间里的工作环境也不怎么好,呈现在眼前的一幕幕让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茫然,即将在这较艰苦的环境中工作3个月。第一天进入车间开始工作时,所在小组的组长、技术员给我安排工作任务,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简单加工一种名叫黑色套管的产品,我按照技术员教我的方法,运用操作工具开始慢慢学着加工该产品,在加工的同时注意操作流程及有关注意事项等。毕业实习的第一天,我就在这初次的工作岗位上加工产品,体验首次在社会上工作的感觉。在工作的同时慢慢熟悉车间的工作环境。
作为初次到社会上去工作的学生来说,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工作单位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都是甚少陌生的。一开始我对车间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都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阅读实习单位下发给我们的员工手册,向小组里的员工同事请教了解工作的相关事项,通过他们的帮助,我对车间的情况及开机生产产品、加工产品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车间的工作实行两班制(A、B班),两班的工作时间段为:早上8:30至晚上8:30;晚上8:30至早上8:30。车间的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该上、下班制度。
(2)摸索过程
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小组组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后,则要做一下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于是我便到我们小组的工具存放区找来一些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用具(比如:胶料袋子、脱模剂、产品标识单等)。在机台位置上根据员工作业指导书上的操作流程进行正常作业,我运用工作所需的用具将机器生产出的产品加工包装好,并将加工包装好的产品贴好产品标识单存放在指定的位置。另外在工作中,机器生产出的产品有时会出现异常(比如:产品出现缺胶、料花、气纹、色差等)。出现上述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小组组长、技术员,让他们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小组长、技术员通过对机器的调节让生产出的产品恢复正常,符合检验的要求。
(3)实际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开机生产、加工包装产品的学习,我对车间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的整个流程已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与熟悉。对有些常加工的产品也比较熟悉了,对不良产品的识别力也有所提高了,生产、加工产品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上班期间,听从小组长的安排,接受小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区认真地进行作业。当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和困难时,先自己尝试着去解决,而当问题较大自己独自难以解决时,则向小组长、技术员反映情况,请求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现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我有时也学着运用他们的方法与技巧去处理些稍简单的问题,慢慢提高自己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不断摸索出解决机器小故障的方法途径。这样从而让我在工作时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在所开的机器不出现大的故障的情况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的效率。尽量让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达到班产要求的数量,以便完成生产任务。每次下班之前,将自己工作区域内的卫生打扫干净,垃圾放入垃圾袋中并放到相应的位置,把工作桌面和地面上的物品用具收拾摆放好。就这样一天的全部工作内容也就完成了,嘿!这工作任务也较艰巨的啊!
二、实习收获及总结
实习期间,我对实习工厂的注塑车间(部门)生产、加工包装产品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虽然实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很大的关系,但实习中,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很多学校以外的知识,甚至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
在实习的那段时间,让我体会到从工作中再拾起书本的困难性。每天较早就要上班工作,晚上较晚才下班回宿舍,深感疲惫,很难有精力能再静下心来看书。这更让人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此次毕业实习,我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简单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了与员工同事相处沟通的有效方法途径。积累了处理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经验方法。同时我体验到了社会工作的艰苦性,通过实习,让我在社会中磨练了下自己,也锻炼了下意志力,训练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积累了社会工作的简单经验,为以后工作也打下了一点基础。